聖瑪大肋納學校為了讓學生在四旬期間能緊記在生活中展現克苦、節制和簡樸的態度,並好好準備自己的身心靈,善度復活節,於2月22日至4月3日期間舉行了一系列的宗教學科活動,包括聖灰禮儀、拜苦路、愛心捐獻和四旬期靈修活動。
2月22日(星期三),學校以聖灰禮儀開始四旬期的活動。校牧何知行神父及聖言會院長範聖言神父親臨學校主持「聖灰禮儀」。神父提醒師生於四旬期內,須克服思、言、行的誘惑,以祈禱、守齋、善功默想主耶穌的苦難、聖死和復活,並以信、望、愛三德的精神活出基督的愛。最後師生懷著虔敬的心,接受兩位神長在額上劃上聖灰十字。「聖灰禮儀」在莊嚴平和的氣氛下完滿結束。感謝天主!
在四旬期期間,學校亦安排了拜苦路活動,讓學生默想擺設之十四處苦路像,追思耶穌背起十字架,走向加爾瓦略山途中所經歷的事跡,效法主基督堅忍的榜樣。每次兩班學生參與活動,配合壁畫解說往事,進行默想。師生們透過拜苦路,深切感受到耶穌為我們所受的痛苦和愛。
此外,學校亦鼓勵學生於四旬期內實踐愛心捐獻。每班獲給予一個捐款箱,放置課室,供學生自由捐獻。家長及學生交回之善款,將悉數交予澳門明愛作慈善用途。透過愛心捐獻,學生們能體會到分享和服務的喜悅。
最後,學校於3月30日(星期四)舉行了四旬期靈修活動,讓全體六年級學生透過靜心默想基督的苦難和聖死,以真誠痛悔的心革新今後的生活。活動由蔡兆明副校長介紹逾越節的意義開始,然後由曾月嫦老師教導學生製作無酵餅。體驗活動結束後,參加者於各自小組裡分享感受、分享製作過程,回味當中的困難與喜悅,並一同誠心詠唱歌曲《最後晚餐》,追溯耶穌與宗徒們共聚晚餐時那份既祥和又莊嚴的情景。接著,岑偉康主任講解靜念午膳的目的及流程,引導學生觀察食物,透過五官感受食物從而帶出感恩及天主造物的工程。在正念靜心午休時,岑偉康主任帶領學生進行身體掃瞄,與自己、與天主連結,覺察和感受天主所賜的「我」身心靈相遇。劉美玲校長致詞時,藉回顧活動情景,勉勵同學要勇於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即使將來畢業離校,全校老師依舊願當學生的心靈伙伴。最後,劉思明老師領唱《愛是不保留》,是日活動在拍攝大合照後圓滿結束。本次活動旨在讓學生體驗基督的愛和救贖,並啟發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信仰和愛德。
透過這一系列的宗教學科活動,聖瑪大肋納學校希望能幫助學生在四旬期間深入了解基督的苦難和復活,並在生活中實踐克己、謙遜和甘願服務的精神。學校亦感謝所有參與和支持活動的神長、師生和家長,讓活動能順利進行。願天主賜福我們,讓我們能善度復活節,分享基督的復活喜悅。